人民網
人民網>>人工智能

智能時代老年人如何“乘風破浪”

2020年10月09日10:24 |
小字號

出行要健康碼、消費用網購、聯絡親友靠視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狀態發生了很多改變,與互聯網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然而,很多老年人沒有“觸網”,不會操作使用智能手機,處處遭遇不便,很難融入智能生活。

困境:小小健康碼難倒大批老年人

“兒女給我買了智能手機,但除了接打電話,絕大部分功能都閑置著,就怕把哪個扣錢的功能按了。 ”70歲的李先生苦笑道,“家裡的智能電視,有時候兒女們教會了,但過一段時間就忘了。 ”

直到現在,在公園、商場等公共場所,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還有很多。

家住西安市的張先生說,父母不願意跟他們來城裡居住,智能手機成了老年人融入城市生活的一道屏障:出門不方便,到哪兒都要掃一掃,盡管孩子們在家教了如何使用智能手機,但乘車還是習慣帶公交卡,買菜用現金。

一部小小的智能手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雖然老年人努力地學習、適應這個熟悉又陌生的社會,但還是常常茫然又無助。

努力:讓老年人感受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

如何幫助老年群體融入智能生活、跟上時代步伐,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小區裡有很多老人,他們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出去買菜或者去超市購物可能會遭遇諸多不便。 ”西安高新一中趙競川等同學此前看到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不會用智能手機,於是撰寫提交了關於助力老年人進一步融入智能生活的提案。近日,該“提案”得到回復,國家工信部、國家衛健委表示將出台相關意見,提升智能時代老年人自主生活能力。

陝西零貳玖公益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孫巧芹說,“志願者走進社區,開展智能手機培訓,就是讓老人們先能學會使用智能手機,在閑暇之余和家人朋友們聯系,感受科技進步帶來的便捷和快樂。 ”

破局:讓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生活

據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有25388萬人,接觸過網絡的隻有6056萬人,也就是說有近2億人沒有接觸網絡。

“退休之后害怕與社會脫節,就慢慢學會網購、拍小視頻、微信轉賬、滴滴打車等時興應用程序,把退休生活過得豐富多彩,這叫‘與時俱進’。 ”西安市市民李玉說。

“除了進一步加大宣傳外,各級政府及疫情防控單位在採取疫情防控措施時應全面考慮,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不斷完善疫情防控各項配套方案,對實際執行中可能遇到的特殊問題給予特殊解決。 ”北京市盈科(西安)律師事務所律師林佩說。

全國人大代表郝世玲認為,關愛老年人,孩子們不妨多花點心思、多一點耐心,教教父母如何“玩手機”。在車站、醫院等公共場所保留人工窗口渠道,別讓小小的二維碼成為“攔路虎”。同時,也希望有關單位部門思路再打開一些,多了解評估老年人群的需求,把應用程序設計得簡單便捷些,及時化解老年人的智能生活困境。 (來源:青島晚報)

(責編:呂騫、趙竹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