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支撐復工復產 “第一生產力”全面發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的“第一生產力”在全力以赴開展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的同時,正全面發力支撐復工復產和經濟平穩運行。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3日下午在北京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中國科學技術部具體介紹“科技創新支撐復工復產和經濟平穩運行”相關情況和最新進展。
兩方面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復工復產工作
科技部副秘書長賀德方介紹說,該部主要從兩個方面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復工復產工作:一是及時做好國家科技計劃部署,推動各項研發和推廣工作有序開展,加強對科研人員和各類創新主體的支持服務,幫助他們盡快恢復正常科研工作﹔二是研究制定《關於科技創新支撐復工復產和經濟平穩運行的若干措施》,提出9方面18條具體措施,對科技支撐經濟平穩發展做出體系化安排。
目前,已建立國家高新區復工復產一站式信息服務平台、啟動科技成果轉化“百城百園”行動和“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科技特派員服務春耕、孵化器便利化服務等工作前期也已經開展,正有序落實。
他指出,科技部特別注重統籌政府與市場、當前和長遠的關系,努力形成全國一盤棋的推進格局,下一步將進一步豐富工作舉措,加大落實力度,確保盡快取得成效,為支撐復工復產和經濟平穩運行做出積極貢獻。
三舉措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司長秦勇說,這次疫情中,一些新業態、新模式發揮出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基於互聯網的一些新業態發揮線上優勢,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為社會和大眾提供大量服務,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為進一步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科技部將重點採取三方面措施:一是加大前沿技術研發和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支持力度,支撐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加大對在這次疫情中展現出巨大潛力的新業態、新模式的引導和技術支撐力度﹔三是進一步完善和出台一批支持政策和措施,為科技型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總體上看,人工智能技術用於應對疫情,還處於初期探索階段,但是長遠來看這將是發展趨勢。”秦勇表示,科技部將繼續加大對人工智能發展的支持,近期還將結合疫情防控,通過“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支持一批智能醫療研究項目。
國家高新區企業整體復工率已達79%
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司長包獻華回答中新社記者提問說,2月底,科技部就已對國家高新區科學防疫、復工復產作出部署,目前承擔國家應急攻關項目的企業中,有2/3來自國家高新區。
高新區整體復工復產率普遍較高,截至4月1日,169家國家高新區的企業整體復工率達到79%,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復工率達94.2%,有35家國家高新區實現總體復工100%。
作為中國第一家國家高新區,北京中關村復工復產情況備受關注。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介紹,截至4月2日,中關村示范區內重點監測的3.84萬家企業,復工率接近90%,188家中關村科技企業孵化器,已有182家實現復工。整體看,中關村企業復工復產正科學有序、平穩推進,並呈現加速全面恢復的態勢。
他透露,針對復工復產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面臨著很多難點、痛點和堵點,包括資金、市場、人員、供應鏈等很多問題亟需幫扶支持,中關村管委會出台一系列具體措施,幫助企業克服困難。
關於無症狀感染者及患者愈后“復陽”問題對復工復產的影響,包獻華強調,這方面既要高度重視,不能掉以輕心,也不必過度恐慌。隻要按要求做好科學防疫,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可以做到防疫與復工復產兼顧。
“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啟動實施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已啟動實施“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司長張曉原稱,這個重點專項是在特殊時期啟動的一個特殊重點專項,主要有“立足於提振當前經濟,主要是支持技術創新項目”“重點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並對一些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的地區給予傾斜支持”“創新組織方式務求高效規范”“加強示范帶動和協同聯動”四方面特點。
他說,預計該重點專項能支持3000家左右企業,其中絕大多數是中小微企業。同時,通過科技創新加大對復工復產各方面的支撐服務,對全國企業復產復工形成有力支持。
為幫助科技型企業更好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創新能力,包獻華指出,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將重點抓好落實各項政策、加大直接支持和引導融資支持、加大創新服務力度、創新政府服務方式等四方面工作。
科技特派員服務農業春耕生產
當前,中國各地農業春耕生產正全面鋪開,“第一生產力”這方面如何發揮作用?賀德方表示,科技特派員是科技創新人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改革舉措,目前中國科技特派員領辦創辦企業有1.15萬家,年均轉化先進技術2.6萬項,直接服務農民超過6500萬人。
科技部3月上旬已印發《關於組織動員科技特派員推成果強服務保春耕的通知》,聚焦疫情防控期間春耕生產的特點和難點,號召科技特派員強化農業科技服務。
一是重點圍繞“促春耕、保供給”,做好技術服務,增強糧食生產和防災減災能力。
二是及時篩選先進適用成果,編印科技手冊,向農民推送。
三是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科技特派員對建檔立卡貧困村的科技服務和創新帶動實現全覆蓋,積極指導返鄉農民創新創業,拓寬貧困人口就業渠道。
四是完善線上服務工作機制,通過在線平台開展培訓答疑,幫助農民解決春耕生產中的技術難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