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工智能

機器人首次助力春運檢修動車組

王子濤 張亨偉 徐明睿 李秋瑩
2020年01月16日08:46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機器人首次助力春運檢修動車組

機器人首次助力春運檢修動車組

  上海虹橋動車運用所內的動車組入所在線智能檢測系統。 張亨偉 攝

  為確保安全,每跑完4千公裡或者48小時,動車組列車都要回到車庫進行一次檢修。相比於以往對列車是否有故障的檢測全部由人工來完成,機器人“醫生”首次助力2020年春運的動車組檢修。

  1月15日在上海虹橋動車運用所(以下簡稱虹橋動車所)內,動車組入所在線智能檢測系統(簡稱機器人系統)正在對列車進行檢測。在上海動車段經歷了4年多的研發、試用、考核,這套系統於2019年5月在虹橋動車所正式投入使用。

  機器人系統對列車進行檢測。 張亨偉 攝

  上海虹橋動車運用所副所長韓羽告訴記者,該系統由入庫動態檢測裝置(簡稱“入庫360裝置”)和庫內檢測機器人系統(簡稱“庫內機器人”)及信息管理平台構成。入庫360裝置對車廂頂部和兩側進行檢測,而庫內機器人主要針對列車底部。

  “機器人系統採用雙3D圖像識別、深度學習等先進技術,可實現動車組相關零部件外觀故障的全自動檢測和報警。”韓羽說,一級檢修項點覆蓋率達90%以上,碳滑板磨耗、閘片厚度測量精度達0.5mm,排障器與撒砂裝置高度測量精度達1mm,可以說非常精細。

  機器人“醫生”首次助力2020年春運的動車組檢修。 張亨偉 攝

  機器人“醫生”檢測時,虹橋動車所的機械師會手拿平板,根據機器人拍攝的可能存在故障部位的高清圖片,到列車底部再次確認這個故障是否確實存在。動車組底板、輪對(機車車輛上與鋼軌相接觸的部分)等這些列車底部的任何一個細小的損傷,都逃不過機器人的“火眼金睛”。

  目前,虹橋動車所日均實施10個標准組的機器人檢修作業,通過優化機檢流程和生產組織,實現機檢一級修時長相較人檢縮短8%,每標准組機檢一級修可減少2名檢修人員。自實施人機交替模式以來,機器人系統准確發現並預報了風管卡箍鬆脫、軸端蓋螺栓丟失、齒輪箱防鬆鐵絲斷、注水口蓋板打開等典型故障及隱患,基本可以實現覆蓋人工檢修發現的故障。

  2020年春運,虹橋動車所增配了3股道的庫內檢測機器人,形成1套庫外動態檢測裝置、4股道庫內檢測機器人系統的部署,發揮機檢規模效應,助力春運旅客“回家路”。

(責編:楊虞波羅、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