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大戰略性產業呈現旺盛活力 人工智能技術正加速落地

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重點聚焦的三大戰略性產業領域,也是今年全國“雙創活動周”上海分會場重點展示的內容。記者昨天在主辦方組織的媒體探營活動中了解到,上述三大產業領域,上海不僅有一批龍頭企業發揮著引領作用,更多初創的高成長性企業和“隱形冠軍”也在加速涌現,整座城市呈現出旺盛的創新創業活力。
“上海硅谷”實力亮相
這次在雙創周上海分會場集成電路展區亮相的共有16家企業,數量不多,但完整覆蓋了集成電路的全產業鏈,從設計、制造到封裝測試,也包括配套的裝備和材料環節。
各展位中,三家分別位於制造、設計、材料環節的龍頭企業值得關注,包括擁有我國大陸第一條全自動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的上海華力微電子,國內惟一能研發X86架構中央處理器芯片(CPU)且被聯想等知名品牌PC(個人電腦)大量採購的上海兆芯公司,以及我國大陸首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集成電路裝備企業盛美半導體。作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鏈最全、整體實力最突出的地區,“上海硅谷”的水平就集中體現在這些企業身上。
展區中還不乏極有潛力的“新面孔”,其中以上海瞻芯和深迪半導體最具代表性。瞻芯正在研發基於碳化硅技術的功率器件,是電動汽車、風力發電等新能源裝備的核心電路控制元件﹔深迪半導體的核心產品是導航定位不可或缺的高性能陀螺儀——借助芯片的工藝,陀螺儀也能做到小尺寸、低功耗。
人工智能技術正加速落地
上海是目前國內人工智能(AI)企業、投資、人才最集聚的地區之一,而這次參與雙創主題展的43家上海企業,涉及無人駕駛、機器視覺、無人配送、新零售、機器人等眾多細分領域。
作為國內人工智能“第一梯隊”企業,商湯科技和深蘭科技此次佔據著最突出的展位,他們研發的人工智能技術也正在各類應用場景中加速落地。商湯重點展示的是人工智能超算平台、人工智能圖像識別、人工智能廣告平台和遙感影像智能分析方案。相對而言,深蘭科技的人工智能更偏向民生領域落地,重點是無人車、新零售、智能機器人等領域應用。
較之平台型人工智能公司,這次亮相的垂直領域人工智能企業則是憑借鮮明特色,為自己的技術爭取到應用機會。來自臨港的初創企業“車右”,其自動駕駛仿真平台可以讓工程師像玩賽車游戲那樣,對無人車運行作測試,從而大幅減少實際路測裡程。復旦微電子為X光安檢設備開發了人工智能識別系統,能取代有經驗的安檢人員,自動發現受檢包裹中的可疑物品,識別速度高達每分鐘1000件,目前正在軌道交通4號線、10號線部分站點試用,有望在保証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高峰時段安檢效率。
生物醫藥勝在“交叉”
21世紀之所以被稱為生命科學的世紀,一大原因在於生命科學正越來越向多學科交叉滲透,從而為社會全面賦能。入選雙創主題展生物醫療展區的上海企業,實際上也有很多站在生命科學和其他領域的交叉點上,不完全是傳統意義上的制藥企業。
比如,康碼科技堪稱是一家流水線設計公司,隻不過,它設計的是能合成制造蛋白質的工廠。過去,生物制劑必須的單體蛋白隻能在活體細胞中才能合成,但康碼通過數字技術與生命科學的融合,跳過細胞,開發出能直接從DNA合成蛋白質的方法,此舉使得蛋白質的制造效率提升千倍,有望徹底顛覆整個產業格局。
醫療器械公司傲意科技也更多地像是一家人工智能企業。它的人工智能肌電仿生手,配置了比常規肌電義肢多4倍的傳感器,因此,可以完成幾十種自定義動作。現場播放的視頻顯示,幾位失去手掌的殘疾人戴上這隻“手”后,可以舉杯喝水、運筆寫字。而常規肌電假肢能做的,只是簡單的抓握動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